我们所需要的婚礼
前言
就在今年五月份我办完了自己人生中的婚礼,国庆期间也参加了几场朋友的婚礼,发现这其中的很多事情确实有诸多不合理,心中憋了很久想说的,今天就来简单吐槽一下。
正文
谁是主角
就现在而言,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这种情况已经基本不会出现了,我们可以自由地寻找自己所爱的另一半,但是到了婚礼这一关,会发现其实父母的在婚礼中的参与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。
从最开始的彩礼开始,我们就早已没了主动权,即使提出自己的意见,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。虽然大可以直接绕过父母直接领证,然后各过各的,但这样无疑就是相当于让女方跟家中断绝关系,因此不到迫不得已,这种做法并不可取。
说回婚礼本身,首先是办不办的问题,其实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一直想着不办婚礼,直接出门旅行,或者最多办一个简单的仪式,只请一些亲朋好友吃顿酒席即可。但这种做法目前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实现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订婚、出阁、婚礼、回门等仪式应该是只多不少,原因就是父母需要。这其中那男女方父母都有自己的心思,对于男方父母来说,他们担心婚礼办的不体面会丢自己面子,对于女方父母而言,婚礼置办的不风光就是瞧不起自家的女儿。再往细了谈,比如说邀请对象,父母通常会邀请自己交际圈的人来参加我们的婚礼,可这些人我们几乎没有认识的,反而是我最想要感谢的朋友,却因为酒席人数太多,没有和他们尽情地分享自己的喜悦;再比如一些时间点,就拿我自己来说,我当时定了一个假期比较靠中间的婚礼日期,以此来方便我的一些外省的朋友来参加,但父母非要根据我和女方的生辰八字确定日期,最后将我的计划搞得一团糟。
以上种种,不禁让我发出疑问,究竟谁才是婚礼的主角,从头到尾,就好似是父母是操盘人,而我们只是供人观赏的对象而已。
婚礼的开支
婚礼的开支可谓是结婚的一大门槛,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来说,如果不依赖父母的资助几乎不能完成这场浩大的仪式(这也间接导致了以上所讨论的婚礼主角问题),而这其中必然包含了我认为的两种开支。
首先说说不公平开支,因为一些传统的观念,男方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婚礼开支,包括但不限于彩礼、三金或者五金、酒席、婚庆等,当然因为地域和家庭差异,这其中有些项目是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的,而我重点说的是彩礼与金饰这一问题。在我看来,这两种简直是我不能理解的存在,彩礼要是直接给女方也还好,但如果遇到一些“人贩子”父母,他们会将彩礼全部据为己有,然后还会美其名曰替女儿进行保管。三金五金更不必说,买了之后就是“传家宝”般的存在,就是订婚的时候用一下而已。
然后是不必要开支,这部分跟家庭条件有着密切关系,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家庭而言,因为攀比心理,秉承着别人有我也得有这样的想法,他们往往选择了与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匹配的消费水平。与此同时,婚庆行业也是“趁火打劫”,广告铺天盖地,诱导着我们购入了原本不需要的消费项目。但其实只要自身稍微能保持一点理性,我觉得一些开支完全是可以节省下来的。比如说我自己的婚礼上,四大金刚我就只找了主持人与跟拍,因为取消了接亲游戏,所以我并没有找伴郎伴娘团(另外提一句,到底谁规定伴郎伴娘团只能找未婚男女,有些人因为身边没有适龄的亲戚朋友,还要专门花钱请,这我是完全不能理解的);再拿我朋友举例子,她将出阁宴与订婚宴放在一起解决,省去了两家来回跑的烦恼。
因此,在我看来,除非家财万贯,想把婚礼办成一场盛大的演出,否则我觉得有些开支完全没有必要支出,至于不公平开支,估计只能交给我们这一代人当父母的时候解决了。
结语
好希望一切都能重来。。。
看点别的
刷抖音时刷到一些有趣的婚礼图片,大家自行找亮点哈哈: